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聖山日記 20140804--避債額、波蘿蜜


波蘿蜜
Aries | 贊修
 2014-08-04

8/3(週日)上午,在大地總堂舉辦贊鵠的父親贊抖同修的追思典禮,過程中雖然有不捨,但更多的是祝福,祈禱贊抖在另一個世界好好的修行。多居住於「天龍國」的親友們,也趁這次的機會到聖山參訪,過程中聖山見聞的人文資料與自然環境,無一不是來賓所好奇而停駐研究討論的。

小紅蜘蛛?
楓香是台灣原生樹種,單樹互生,具長柄,掌狀三裂。一群人發現楓香的樹葉上,有一小群紅色的物種。
有老花眼的人開始瞇著眼霧霧的看,說「是毛蟲。」
又有人說「是紅螞蟻。」
自己在心裡OS「快把你們的放大鏡拿出來用吧!?」
明明每一隻動物都有8隻腳,個人覺得,比較像是群聚的小紅蜘蛛,不過正確的品種,待查。

楓香的樹幹呈「暗灰色,有縱裂溝紋」,不過左下角的紋路,看起來比較像是樹的眼睛,靜靜的看著聖山。

避債蛾
鐘樓的走道上,眼尖的人發現,有一團看起來像是枯葉,但又緩慢的移動,枯葉頂端像有一個動物在蠕動,是什麼?
台北型男大聲說「是茶蟲。」
稍有研究的廣播節目主持人說「是蛾,『蓑』什麼的。」

沒錯,就是避債蛾科/蓑蛾科,避債蛾是偽裝高手中的高手,幼蟲會吐絲把枯葉等物質黏成囊袋狀,自己就居住在內,背負著這個偽裝的囊袋四處移動,遇到危險時會躲入此囊袋,甚至吐一團絲線堵在洞口,當成保護裝置。成蟲羽化後還是待在囊袋中,不需要的翅膀當然就退化消失,因此成蟲還是長得像幼蟲的型態。
自然界的生存演化機制,真的很巧妙。尊重萬物是最好的方法。
 
波羅蜜
聖山有N棵波羅蜜樹,不過,一直到波羅蜜碩大的果實長出來,重重的掛在樹幹上,大家才「喔!!原來你是波羅蜜。」今日的客人,有的有吃過波羅蜜但沒看過波羅蜜果實,有的沒吃過也沒看過波羅蜜。來到聖山的大家,體驗了無數個「第一次」,看著現採下來的波羅蜜,有人猜是「榴槤」,看到果肉時,有人說是「鳳梨」。

據說,果肉吃起來有著「香蕉、芒果、鳳梨的清香與甘甜」,不過讓客人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用手拔果肉者,手上「超黏」又洗不掉的感覺。難怪有經驗的志工,在剖開果實後,會將雙手抹上橄欖油,才將手伸入扒開果實,就是為了避免果實內部梗心的外側黏液。手上已經沾到黏液的人,只好事後抹油,乳化掉黏液,把橄欖油當成護手霜使用,還真是第一遭。

波羅蜜的果仁,也不要浪費,可以煮成排骨波羅蜜果仁湯,或烹飪成大黃瓜蛤蜊波羅蜜果仁湯,還是保有波羅蜜特殊的氣味,果仁食用的口感就像菱角,清脆、鬆軟。

泰源事件紀念碑
位於鐘樓的「泰源事件紀念碑」,聽完導覽志工的解說,來賓詢問著「為什麼像金字塔的三角立體錐,數量是5個?」其實發生於1970年2月8日的台東泰源國防部感訓監獄獄中革命事件,起義的有六君子,其中鄭金河(雲林縣北港人)決定犧牲扛下所有責任,加上陳良(雲林縣崙仔頂人)、詹天增(台北縣瑞芳鎮人)、謝東榮(嘉義市人)、江炳興(台中市人)五位遭槍決,他們決定保護最可能不被判死刑的餘香鄭正成(台北縣泰山鄉人),留下事件的見證者,戳破國民黨政府向國際宣稱「台灣島內並沒有台獨主張」的說詞。他們把遭受刑求當成是為台灣人受苦,這般對台灣的大愛精神,事蹟應被繼續流傳。

紀念碑會讓人對某事產生好奇,進而因它受到啟發。聖山的教育功能,正在發酵。
與上午嚴肅的追思典禮表情相比,親友們要離別聖山時,是帶著收穫與謝意的神情愉快相辭,他們知道,贊鵠在這裡有另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同修就像家人般相知、相挺。

PS.
聖山守護犬之一的小莉(Shirley),只對親友團其中一位特定人士狂吠。一問之下,才知道這位先生,是親友中唯一一位非台派者。Shirley, ha~


參考資料:
高金郎,《泰源風雲》(台北市:前衛,1991)。
陳俊雄、高瑞卿撰文;郭信厚攝影,《台灣行道樹圖鑑》(台北市:貓頭鷹,2004)。
楊維晟,《蝶蛾放大鏡》(台北市:天下遠見,2010)。
大同高商/認識植物----波羅蜜,http://www.ttvs.cy.edu.tw/kcc/polo/polo.htm(2014/8/4點閱)。
塔內植物園/又愛又恨的波蘿蜜,http://tbg.org.tw/tbgweb/cgi-bin/view.cgi?forum=50&topic=4803(2014/8/4點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