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3-09-22
打破禁忌
八0年代台灣社會因不滿國民黨政府長年的戒嚴與威權統治,黨外人士不斷藉由地方及中央層級的選舉,進行爭自由要民主的政治抗爭。為打破各種反自由、民主的限制與禁忌,1986年5月19日,鄭南榕等人士發起「綠色行動」,要求解除長達38年之久的戒嚴令。之後,走上街頭抗爭不合時宜法令的行動,便風起雲湧地興起。
同此時期,台灣少數族群的原住民也起而發動「拆除吳鳳銅像」與「還我土地」的正名運動,「外省老兵」亦開啟了返鄉探親之門。學運、教改、環保、反核等超越政治議題的抗爭運動,逐漸成為主流。這也象徵台灣已經打破禁忌,朝重人權、自由的民主社會邁進。
二二八與公義和平運動
1987年2月4日,為紀念二二八事件40週年,民間成立「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推動「公佈真相與平反冤屈」運動;當時尚未解嚴,民間的公開紀念活動、遊行、演講、祭典等,均遭到國民黨政府壓制。
1995年3月23日,立法院通過「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 4月7日總統命令公佈「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10月7日開始針對受害者進行補償申請。2007年推動「補償」條例改正為「賠償」條例。
1987年2月4日,為紀念二二八事件40週年,民間成立「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推動「公佈真相與平反冤屈」運動;當時尚未解嚴,民間的公開紀念活動、遊行、演講、祭典等,均遭到國民黨政府壓制。
1995年3月23日,立法院通過「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 4月7日總統命令公佈「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10月7日開始針對受害者進行補償申請。2007年推動「補償」條例改正為「賠償」條例。
1987年3月7日於彰化市區遊行。 (宋隆泉 攝影)
1993年2月28日,受難家屬參加「紀念二二八促進族群和諧」遊行活動。 (廖德雄 提供)
1997年2月28日上午,台北市市長陳水扁主持二二八事件50周年紀念暨台北二二八紀念館開館儀式。 (曹欽榮 提供)
1995年2月28日, 二二八紀念碑在臺北二二八和平公園落成。李登輝總統為國民政府1947年的暴行,向全國人民道歉。這是二二八獲得平反的歷史畫面,象徵性大於一切;因為真正的加害者,並沒有負起最起碼的責任。二二八如此,白色恐怖亦然。 (黃子明 攝影)
1987年2月15日,台南市區遊行。(余岳叔 攝影)
1989年8月19日全台第一座嘉義市二二八紀念碑落成。 (曹欽榮 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