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影片】聖山人權鐵橋啟用典禮-史明老前輩響鐘與祈禱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4-01-10


2013年12月29日 聖山人權鐵橋啟用典禮&追思台灣神感恩祈禱典禮

史明老前輩響鐘祈願
史明老前輩於聖山「228自由鐘」許下三大願望:
第一願:台灣人,大家要戮力,要出頭天!不要再做殖民地奴隸。

第二願:咱大家要有志氣,若沒有志氣,咱e民族,永遠做別人的奴隸!

第三願:希望咱台灣人事業成功,照顧好家庭,大家再來為台灣打拼,咱要先做好的人,才能當好的台灣人,才能當好的、有貢獻的革命家!

史明老前輩「228台灣神追思祈禱文」
台灣民族革命的主力軍是台灣大眾
1、盧梭的「重返自然」

西洋史上的民主主義,在法國,是以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的「社會契約論」(Le Contrat Social,1762)為著名。

盧梭在一七一二年誕生於瑞士蘇黎世(Zurich)的鐘錶師家庭。一七二八年十六歲時,從年期制徒弟工作中逃亡,過著流浪的生活,後來,受貴族的華倫夫人(Madame de Warens)優渥照顧,成為其愛人,在她的教養下受到文化薰陶。

盧梭的根本哲學思想是所謂「重返自然」!!(re tour ä la nature)。他說:被創造時自然人是「善」的,進入不平等社會才變成「惡」,所以再一次回歸自然,重新基於人人平等的社會,契約建設正確的社會與政治。盧梭重返自然的主張,是要求「社會革命」,所以成為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的精神指引,為日後社會改革者的思想,給予長遠的影響。

2、台灣呱呱落地時就是「殖民地社會」

台灣位於太平洋西邊,自然明媚,山高水長,自古以來就由人人所欣賞喜愛,被稱為「美麗島」。

一五五七年(明‧嘉靖三十六年),此時有個葡萄牙船員恰好路過台灣海峽時,偶然遠遠看見一個青蔥翠綠的大海島,乃不禁喊出「ILha Formosa!!」(美麗島)。這樣發自歐羅巴人的讚美之情,竟成為台灣島新世紀來臨的先聲。不久之後美麗之島遂浮現於世界史上,一位於亞細亞南北海上交通要道的這個「小琉求」(台灣島初期名稱),成為各個殖民主義者所垂涎窺伺的「福爾摩薩」。這不外是盧梭所說的大自然之「善」。

然而,其後,馬來印度尼西安系原始族,在五、六千年前,從南洋北上,而定住於台灣島。

漢系開拓者則在約四百年前,荷蘭佔據台灣西南區後才移民於台灣海島。這就是漢人開拓者。

然而,台灣開拓者的各代祖先,遭到任何殘暴的壓搾或屠殺,始終不變的努力於開拓種地與勞動建設,導使台灣人(原住系與漢人系),日新月異的發展起來,終於招來今日台灣的興盛與繁榮,他們乃自然而然的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成員。

他們開拓者的勞動大眾,不但在台灣社會發展上,而在每一世代的開拓者反紅毛番仔(荷蘭),本地反唐山(大陸漢人、做官、做兵、大地主等),蕃薯仔反四腳(日本),蕃薯仔反半山(中國國民黨中國人),結果,在日帝時代「台灣民族、台灣民族主義」崛起。日帝及蔣家國民黨中國民族集團,原始族與漢人開拓者的「殖民地奴隸」身份,基本上毫無更改。

如此,外來殖民統治者;與被統治的原始族,以及漢人開拓者及其子孫進入不平等社會,就屬盧梭所說的從大自然的善變成「惡」,所以必須拋棄現在的社會狀況,再一次回歸自然,重新基於人人平等的「社會契約」,建設正確的社會與政治。

社會契約說,是以「自然法」的有關國家形成的學說,主要是十七、八世紀在英國、法國通行的理性主義,也要求「社會革命」為革命者的思想。

盧梭在政治思想史的意義上「他不停滯於啟蒙主義的君主制理論,而徹底攻擊舊體制(德Ancien Regime),同時,本在中國大陸的福建或廣東時,已是被擠出中國社會之外的所謂「棄民」.

漢系開拓者並且移民台灣後,從初都是成為荷蘭帝國主義者的「殖民地奴隸」。從那個世代開始,原住民‧漢人開拓者及其子孫,都經過了荷蘭、鄭氏王族、滿清時代的大陸漢人(名目是「滿清時代」,實際上來台統治的是穿鞋子的福建、廣東人,被統治的赤腳的同樣是福建人與廣東人)。

「社會契約論」,是基於十七世紀以來的政治哲學的傳統,即自然法思想,主權論,社會契約論,確立了把立法權置於優位的獨特的人民主權思想,盧梭主張徹底的法治主義,認為以之成立的「共和制」,才是把人從奴隸狀態解放的理想制度。

3、台灣大眾革命主力軍、知識份子是旁觀人
台灣大眾,不但在台灣社會發展上,而在每一世代的反對外來鬥爭上,也毫不例外擔負起「主力軍」的重大任務,與敵死拚,他們在每次的戰鬥人員,都是出於勞動大眾之中,受到大眾的絕對支持,所以,才能這樣產生了英勇戰鬥力量。

例如,反抗紅毛蕃仔(荷蘭人)郭懷一及其一千多人部下(1652),是漢人奴隸大眾,即赤腳的開拓農民大眾。

滿清時代的三年小反五年大亂的本地反唐山,朱一貴是以養鴨為生,被稱為「鴨母王」與三十萬農民大眾攻進台南府城(1721),林爽文集結了百萬農民大眾攻台南(1780-1786),日本時代初期與中期的武裝抗日,也是貧苦大眾的農民大眾,以赤手空拳向近代武裝的日本軍挑戰。

然而,在另一方面,自清代的所謂「讀書人」「士紳階級」(當時的知識份子),卻在反外來鬥爭時都採取旁觀態度,沒有參加過與敵鬥爭。荷蘭的大小結,滿清的大小租戶,都剝削「現耕佃戶」(農民大眾,抗外鬥爭的主力軍)。

那麼,我們這一代,「二、二八大革命」不多贅了,其開始動員台灣大眾出來抗暴的,不外是台北都市貧民的勞苦大眾,及中南部的勞苦大眾與青年學生相結合,拿起小刀與槍桿(如古早時的竹蒿接菜刀)跟蔣家國民黨特務及武裝勢力拚命作戰,而把台灣全島八日間掌控在台灣人自己手中。

如此在台灣發展史上,或台灣人反殖民地鬥爭史上,其主力軍都是遭壓迫剝削最深最重,生活最艱苦的廣大的台灣勞苦大眾。

因此,正在努力奮鬥的反蔣家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的,及反中國共產帝國主義將要侵佔台灣的台灣反殖民地勢力,必須以台灣大眾為主力才有勝利。

然而,目前在島內及島外「公開」做的台灣民族獨立運動,都是中產階級出身的知識份子為主,尤其是高級知識份子為指揮的,尚未做到知識份子與勞苦大眾相結合,結集台灣人的廣大力量與敵作戰。

台灣大眾,是佔台灣人的最大部份(據聞佔總人口的70%),及擁有台灣對外鬥爭的歷史傳統。另外有堅強力氣,又有快速的行動力,當然也有他們特有的缺點,即少知識,能動感情行動,生活不經常等。

然而,知識份子,因為有機會所以能得到知識學問,有思考力也有進步思想。並且能寫能說即有宣傳能力或組織力量,缺陷就是單有知識,言論是空洞理論,不能改變客觀現實。

因此,惟有台灣大眾與台灣知識份子,在理論上、行動上的密切結合,在台灣歷史產物「台灣民族」的旗幟下,台灣團結而為台灣戰鬥,才有台灣的利益與前途,就是要台灣革命團結要緊。

史明
2013年12月29日
史明老前輩與張炎憲教授為聖山「人權鐵橋」啟用進行剪綵

史明老前輩、張炎憲教授、日本貴賓松俵義博先生引導大家,由民主廣場,走過人權鐵橋,走向自由大道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聘請史明老前輩為【228台灣神聖山之首席顧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