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的小小身體,圓圓的吸盤腳指頭,大大的圓眼睛,超萌,超卡哇伊,讓少女心大噴發!雖然身體小小,但蛙鳴驚人,不知是怎樣發聲的?在祈禱室靜坐有莫氏樹蛙大聲公,沒錯是大聲「公」,的歌聲陪著,竟有一種寧靜安詳的感覺!
莫氏樹蛙是台灣特有種生物,又稱「台灣樹蛙」,是台灣分佈最廣的樹蛙之一,卻成了需保育的對象。近幾年保育的觀念漸漸形成,數量越來越多,2008年莫氏樹蛙從保育類名單中除名,台灣的綠色樹蛙中,目前只有莫氏樹蛙不是保育類。不過還好,莫氏樹蛙,仍受一般野生動物法的保護。其它四種保育類的樹蛙為:台北樹蛙、翡翠樹蛙、橙腹樹蛙、諸羅樹蛙,千萬別自行「保育」(飼養)喔。
吻端尖。背部為綠色,偶有細小白或黃斑點。會隨環境變化深淺。前肢外側白色皮瓣明顯,眼睛虹彩橘紅或金黃色,鼓膜及顳褶明顯。
He or she?雄蛙體型較小,有單一咽下外鳴囊,咽喉鳴囊處顏色較深。
看到兩隻抱在一起的,一動也不動。告訴目擊樹蛙產卵泡的贊竹金,他趕快去救援(怕是死了,水池會發臭)。還好撈出來後還會動。他說:青蛙也會淹死的。(補記,原來是贊竹金這麼的用心,才有樹蛙可觀看:贊竹金說有做有效果,今年特意在清洗時,先用細網在排水口撈住蝌蚪,在刷洗青苔後,倒回蝌蚪。不用肥皂、漂白水、除苔劑,還放幾片大浮葉,讓成蛙有地基跳出池外。今年做,就有蛙可看。。2019.03.18)↑
莫氏樹蛙的泡沫卵塊,剛下完卵。尚青!產在水池上方,孵化後直接進水池,聰明!莫氏樹蛙卵不產於水中,產在卵泡裡,直徑約八公分。卵泡著於植物體上、植物基部泥土、水池壁上。一次產卵約三至四百顆。二月底拍的,正是繁殖期。↑
樹蛙平時在樹上不在水裡,繁殖期才下水,就是這時啦!↑
蛙式抱接!可看到股部周圍具由紅紋與大型黑色雜斑。2015年1月拍的,聖山生態教育園區屬低海拔,繁殖期為深秋到早春(10月到3月)↑
拍攝:贊殿、贊帛、贊郎
地點:台灣聖山聲態教育園區龍門水幕
時間:2015.01,2019.02.22,24
圖片網址:
20190224 聖山記事
20190222 聖山-樹蛙
聖山日記 20150128--莫氏樹蛙
莫氏樹蛙小檔案:
學名:Rhacophorus moltrechti 樹蛙科
別名:「台灣樹蛙」、雨怪
特徵:
中小型,♂4-4.5cm,♀4.5-5.5cm。頭寬小於頭長,吻端尖。
背部為綠色,偶有細白或黃點,會隨環境變化深淺,皮膚光滑沒有顆粒。
腹部為黃色或白色,有些黑斑,有時趾間的微蹼及趾端吸盤都有黑斑分布。前肢外側白色皮瓣明顯,股部周圍具由紅紋與大型黑色雜斑。
眼睛虹彩橘紅或金黃色,鼓膜及顳褶明顯,趾端有吸盤。
雄蛙體型較小,有單一咽下外鳴囊,咽喉鳴囊處顏色較深。
蝌蚪:深綠色至黑色,身體橢圓形,尾長為體長兩倍。
分布:
台灣特有種,廣泛分布於全台2500m以下的果園、中低海拔闊葉林、次生林、混生林及農地。微棲地類型:森林、茶園、果園、林場、山區的野外積水容器、人工蓄水池、溝渠、落葉堆下、森林底層潮濕處等水域環境。
繁殖:
根據台灣國家公園 的網站記錄,低海拔地區莫氏樹蛙族群之繁殖期以秋、冬、春季為主,約為8個月,蝌蚪期為7個月;中海拔族群繁殖期為全年,蝌蚪期為全年;高海拔族群繁殖期以夏季為主,約為5個月,未記錄到蝌蚪。
當溫度到達適合莫氏樹蛙進行繁殖活動時,就會開始進入繁殖期,若溫度不適合,莫氏樹蛙就會停止繁殖活動,結束繁殖期。在繁殖期間外,即使濕度適合,也不會進行繁殖活動,但在繁殖期間,濕度會影響莫氏樹蛙進行繁殖活動的數量。
雄蛙在固定的地方鳴叫,雌蛙則在附近的水域逗留,雌蛙聽到雄蛙的鳴叫被吸引,而後主動接近。雌蛙擇偶條件包括:對叫聲的偏好、所擁有的資源狀況、是否可以增加受精率等。根據研究者的觀察,體型較大的雄蛙擁有較高的成功配對率。
卵不產於水中,產在卵泡裡,直徑約八公分。卵泡著於植物體上、植物基部泥土、水池壁上。一次產卵約三至四百顆。
習性:
平常住在樹上,繁殖期時才到水邊活動,常挖一個淺淺的洞藏身在落葉底下,也喜歡躲在水溝旁邊的石縫、鬆鬆的土堆或草根裡鳴叫,有時也會爬到樹上鳴叫,叫聲很響亮。偶而會出現一隻雌蛙同時和多隻雄蛙交配情形。成蛙主食為小型無脊椎動物。蝌蚪主食為藻類、落葉。
參考資料:
台灣國家公園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與知識平台
https://npgis.cpami.gov.tw//public/detail/SpeciesDetail.aspx?SP_ID=A0004
莫氏樹蛙
https://www.froghome.idv.tw/html/class_1/rhacophorus_moltrechti.htm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E%AB%E6%B0%8F%E6%A8%B9%E8%9B%9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