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贊桃
2019-06-16
台灣傳統農業社會中「灶腳」裡面的「古早灶」,承載著滿滿的農村風味以及人情味。一家大小在「灶腳」添材燒火,好不熱鬧,也是許多長輩兒時的回憶。
民間傳說中,主掌「灶腳」的神祈為灶神,其源起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可參考灶君或是灶神)。不過,基本上都是與「火」有關,也象徵人類從「茹毛飲血」階段將飲食文化提升到另外一個層次。
因灶神掌管廚房,與「食」有關的一切都與灶神有著密切關連。俗諺云:「民以食為天」,台灣人見面時打招呼的第一句話「食飽未?」(吃飽沒?)以及「吃飯皇帝大」的俗語其實都是把對灶神的尊敬徹底融入生活的展現方式。西方文化中的餐前禱告,也有著相同的道理。
一般民間將「灶神」歸類為家神,除了在觀音彩上可見灶神的圖像之外,亦有在廚房爐灶上以紅紙書寫「司命灶君神位」、「敬奉司命灶君」等字樣,表示灶神坐鎮於此。因民間傳說中灶神還有扮演監察神的角色[註],掌管家庭善惡(扮演監察神的角色),因此每到了農曆臘月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號,傳統習俗上會送灶神,此時家家戶戶會準備甜或黏的東西,讓灶神不好開口向玉皇大帝稟報在該家庭所見的大小惡行。即便與日常生活有如此緊密相連,灶神對常人而言,還是存在著某種程度的「距離感」。民間傳說中,主掌「灶腳」的神祈為灶神,其源起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可參考灶君或是灶神)。不過,基本上都是與「火」有關,也象徵人類從「茹毛飲血」階段將飲食文化提升到另外一個層次。
因灶神掌管廚房,與「食」有關的一切都與灶神有著密切關連。俗諺云:「民以食為天」,台灣人見面時打招呼的第一句話「食飽未?」(吃飽沒?)以及「吃飯皇帝大」的俗語其實都是把對灶神的尊敬徹底融入生活的展現方式。西方文化中的餐前禱告,也有著相同的道理。
由聖山同修們齊力合作,以傳統「灶腳」常見的小板凳為其意象,輔以聖山大家長的心靈畫作,讓「聖山灶王公」與你我的距離拉近。每一幅絕美珍貴的板凳小畫作,不但是台灣精神的傳承,更讓灶神化身為台灣向上的力量,讓人驚艷不已!「聖山灶王公」可以說是每個人家庭裡最佳的藝術擺飾。從同修們佈置的巧思之中可以看見家庭生活品味與「聖山灶王公」做融合,是藝術,也是以虔敬的心賦予「聖山灶王公」不同的韻味,更是完美詮釋大家長口中「生活之神」的公民教育。
看著照片中同修們的巧思,是否感覺到灶王公「生活之神」賦予每個同修家庭的生命力呢 ^^
看著家中書架上的「聖山灶王公」,猶記得大家長提醒過,在「聖山灶王公」面前,凡事不可生氣,冷靜思考,必得加持。灶王公又名為「司命之神」,即是在掌管人的元氣(有胃口吃得下,才有元氣)。或許大家長話中含意就是要我們從生活上修煉心性。這件事說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容易讓我們在看事情時受情緒波動左右,一旦怒火中燒、火冒三丈之時,自身的元氣就會流失,小則禍從口出、大則火燒功德林。從另一個角度,「不生氣就不生病」,鍛鍊心性,讓自己的元氣與天地間正氣同步,自然就能以正向積極的心面對一切,進而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此即是所謂加持之真諦。若真不慎動怒,需在怒氣消散之後,立即針對動怒之原因「反省懺悔」,如此亦是修心之必要。
[註]雖都扮演監察神功能,但灶王公與三尸之神有所不同。「228台灣神太上真經中」於「鑒察」章節有述: 「又有三尸之神,在人身中,逢初一、十五,輒上應元行救劫司命神職,言人反台、叛台之極大罪過…」經文中所謂「三尸之神」掌管人的身(肉體)、心(慾望)、靈(思想)三部分,是從我們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便記錄著我們個人任何的動心起念以及實際表現出的行為。 灶王公則是掌管家中一家大小所共同累積的善惡行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