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5-11-10
時間:2015年10月31日
地點: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
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溫宗翰老師致詞:
地點: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
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溫宗翰老師致詞:
各位前輩大家午安,大家好,我是「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代表宗翰,同時我也是中部共生青年組合的發起人,今日晚上在彰化有一個228的讀書會,所以現在腦中充滿了228的事情,剛在後面一路聽下來,也看了鄭老師的資料,非常的感動。尤其今天和大家一起追思鄭正煜老師,我們知道南投像是台灣的心臟,我本身是台灣文學系的學生,在台灣文學發展的過程中,有兩大柱子,推動台灣文學、台灣學體制化運動,在大學內推動台灣文學、台灣史、台灣教育的主要推手,一位是鄭正煜老師,和陳光復立委,南社曾貴海醫師、彭瑞金教授很多前輩在南部發聲,他們很早就開始做這件事;中部較知名的是彭百顯,楊順玉、楊子喬、鄭邦鎮、林玉體、許世楷等前輩,做很多台灣文化體制化的事。
「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是去年年初,因為文化部的龍應台很明顯打壓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化、台灣文學的議題,所以我們於是在去年初成立,同時間,反課綱的議題就直接有關心到了,大家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紫色圖表,一開始的十人檢核小組,那就是我們做的一張圖。剛開始打「課綱微調」議題,全台灣沒什麼人關心這個議題,尤其是體制內、學院內的老師,可能有些沒辦法言說的困難,所以我們去參與這項行動時,即使當時已生病的鄭正煜老師,他第一時間出來替我們贊聲,甚至上台北,「捍衛台灣文史青年」對鄭老師有很大的感動,也很欽佩他。
鄭老師非學院派型學者,但是他爲了台灣學這個教育體制能正常發展,他常常參與相關議題的運動,對少年輩也給予很大的支持,他的精神意志很值得大家感念。我們從事運動的過程,也受到鄭老師的提醒,包括對台灣文學、台灣語言的觀念,還有需要進行的事情,對少年輩有很大的幫助。
我主要要說的是台灣學、台灣文學的事,台灣是一個長期被殖民的國家,是一個殖民地,即使到現在還是,咱的教育體制一直未正常化,過去很多前輩、運動者都是站在民間社會的力量去做這件事情,不一定是在學院、學術體制中培育出來的,甚至從事這些運動不是要爭取個人教學位置或是學術的資源,而是爲了讓體制正當化、正常化理念而發聲,讓我們很感動。
很多前輩可能比我們還更熟悉鄭老師,雖然我們對鄭老師的認識或許不深,但是從台灣整體教育發展來看,鄭正煜老師在台灣學教育發展歷史是一位不可磨滅的重要人物,他所做的事情,都看在少年輩的眼中,很清楚知道他對台灣學教育的貢獻。
這幾年,台灣文學、台灣歷史、台灣語言的學生,有很多少年輩的坦白說準備要放棄體制化這一條路,可以發現非常大量台灣文學系所畢業的青年,尤其是比較有學術能量或社會能量的青年,大部分都放棄走入學院內,大家想到的第一件事,走出學院,向社會大眾推動台灣文化,不過這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1990年代的前輩們(鄭正煜、鄭邦鎮、曾貴海),是從社會走到學院內,但2015年的現在,有非常多台灣文學、台灣歷史、台灣語言的青年,準備要離開學院,因為覺得再待下去也沒有意思,甚至是體制的問題而沒有辦法立足,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我常說只要文學語言能反映社會並和社會互動,台灣文學就永遠不死,若是台灣文學系的體制只要沒有青年,很抱歉,這個學系或體制就會即將滅亡,這是一個隱憂,這也是我們一些青年朋友覺得需要漸漸進去改變,或是用我們的力量去努力。
最後要說,鄭老師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戰友,「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雖然並未和鄭老師認識很久,是因為反課綱、台灣文學的議題而認識,受到很多感動,對鄭老師及在座各位前輩很感謝,希望台灣學教育體制化的過程能夠越來越順利,讓台灣教育真正本土性,與讓台灣學能長命百歲,謝謝各位。
「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是去年年初,因為文化部的龍應台很明顯打壓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化、台灣文學的議題,所以我們於是在去年初成立,同時間,反課綱的議題就直接有關心到了,大家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紫色圖表,一開始的十人檢核小組,那就是我們做的一張圖。剛開始打「課綱微調」議題,全台灣沒什麼人關心這個議題,尤其是體制內、學院內的老師,可能有些沒辦法言說的困難,所以我們去參與這項行動時,即使當時已生病的鄭正煜老師,他第一時間出來替我們贊聲,甚至上台北,「捍衛台灣文史青年」對鄭老師有很大的感動,也很欽佩他。
鄭老師非學院派型學者,但是他爲了台灣學這個教育體制能正常發展,他常常參與相關議題的運動,對少年輩也給予很大的支持,他的精神意志很值得大家感念。我們從事運動的過程,也受到鄭老師的提醒,包括對台灣文學、台灣語言的觀念,還有需要進行的事情,對少年輩有很大的幫助。
我主要要說的是台灣學、台灣文學的事,台灣是一個長期被殖民的國家,是一個殖民地,即使到現在還是,咱的教育體制一直未正常化,過去很多前輩、運動者都是站在民間社會的力量去做這件事情,不一定是在學院、學術體制中培育出來的,甚至從事這些運動不是要爭取個人教學位置或是學術的資源,而是爲了讓體制正當化、正常化理念而發聲,讓我們很感動。
很多前輩可能比我們還更熟悉鄭老師,雖然我們對鄭老師的認識或許不深,但是從台灣整體教育發展來看,鄭正煜老師在台灣學教育發展歷史是一位不可磨滅的重要人物,他所做的事情,都看在少年輩的眼中,很清楚知道他對台灣學教育的貢獻。
這幾年,台灣文學、台灣歷史、台灣語言的學生,有很多少年輩的坦白說準備要放棄體制化這一條路,可以發現非常大量台灣文學系所畢業的青年,尤其是比較有學術能量或社會能量的青年,大部分都放棄走入學院內,大家想到的第一件事,走出學院,向社會大眾推動台灣文化,不過這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1990年代的前輩們(鄭正煜、鄭邦鎮、曾貴海),是從社會走到學院內,但2015年的現在,有非常多台灣文學、台灣歷史、台灣語言的青年,準備要離開學院,因為覺得再待下去也沒有意思,甚至是體制的問題而沒有辦法立足,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我常說只要文學語言能反映社會並和社會互動,台灣文學就永遠不死,若是台灣文學系的體制只要沒有青年,很抱歉,這個學系或體制就會即將滅亡,這是一個隱憂,這也是我們一些青年朋友覺得需要漸漸進去改變,或是用我們的力量去努力。
最後要說,鄭老師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戰友,「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雖然並未和鄭老師認識很久,是因為反課綱、台灣文學的議題而認識,受到很多感動,對鄭老師及在座各位前輩很感謝,希望台灣學教育體制化的過程能夠越來越順利,讓台灣教育真正本土性,與讓台灣學能長命百歲,謝謝各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