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4日 星期四

馬庫白星天牛


黑色有光澤,觸角、翅鞘佈滿白色星斑,漂亮,但讓果農頭痛的星天牛。

天牛科家族龐大,全世界已知的有20,000種,台灣有600多種。觸角著生在額的突起(觸角基瘤)上,有能自由轉動和向後覆蓋於蟲體背上的特異功能。

由於天牛族繁,花色多,有的體型頗大,成為許多昆蟲迷的蒐藏對象,但果農卻恨之入骨,往往1~2隻幼蟲(火槍蟲)就能摧毀一棵柑橘樹。ㄚ發果園的部落格可以看到果農與星天牛纏鬥的精彩過程與天牛生活史。星天牛成蟲啃食樹枝、樹皮、樹葉,幼蟲喜歡的寄主植物除了柑橘類樹木外,不怎挑食的星天牛也啃食台灣欒樹、苦楝、木麻黃、刺桐、血桐等。由於食材廣泛,牠成為天牛中的強勢種類(咦,忽然想到強國人!)。


馬庫白星天牛年生一代,雌蟲會在樹頭咬出一條溝,產下卵,一溝一卵。幼蟲孵化後就以樹木為食,邊啃邊挺進在樹內造成一條通道,而破壞植物輸導組織.造成滯育、枯萎、甚至死亡,所對樹木危害很大。表面看得到一些孔洞或木屑的樹枝,很有可能就有天牛在裡面。

做「亞洲地區星天牛屬的DNA序列分析與親緣關係研究的大林延夫教授與蘇智慧教授,發現外部形態無法準確的鑑定,所以我們在不同的區域、高度所發現外觀雷同的星天牛,有可能是不一樣的品種。」—怡萱(小瓜呆)的部落格如果對天牛有興趣想養的話可得有耐性,因為「天牛的生活史長,大部分種類的幼蟲期長達一年,或者一年以上,可能會是個不小的挑戰。」—環境資訊中心

大顎強而有力,正在啃樹皮,長長的觸角黑白相間

拍攝:ANT
日期:20120603
地點: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
圖片網址


加映原視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hlN1AHAphg



馬庫白星天牛小檔案:

鞘翅目/天牛科 / 粗天牛亞科/ 星天牛屬

學名:Anoplophora(Anoplophora) macularia (Thomson, 1865 )

別名:白星天牛、星(斑)天牛、胡麻斑天牛、台灣胡麻斑天牛

特徵:體型粗壯的中大型天牛,體長2.4~3.5cm,體色黑色,具光澤。頭部黑色,具光澤,觸角黑色,粗壯、細長,每節基部呈白色。前胸背板具一對白斑,兩側具尖刺;翅鞘表面散佈白色碎斑,通常第2對碎斑為橫向斑紋,翅鞘近基部密布顆粒狀突起。翅端白色或無,斑型變異大。腹部及足部密佈灰色短毛,呈藍灰色。

分布:中國、韓國、日本、台灣。台灣分布於全島平地至~1300公尺高度,為平地最常見的中大型天牛。成蟲於每年3至9月出現,北部除冬季外皆可見到成蟲活動,南部則全年可見。

本屬11種,幼蟲寄主植物以柑橘、苦楝、木麻黃、台灣巒樹、血桐等,棲息於樹葉間啃樹皮及葉片, 為野外常見的種類。成長史: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為完全變態昆虫

一般認知的 星天牛實際上是幾種極相似種類泛稱,泛星天牛的分布範圍還包括 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台灣常見的星天牛為 馬庫白星天牛 (Anoplophora macularia),本種主要分布於 中國、日本及 台灣;台灣另有一種 華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在台灣本島數量相對稀少,但 金門、馬祖常見,為 華南常見種類。


參考資料:
環境資訊中心《自然老師沒教的事6:都市昆蟲記》墓園裡的天牛觀察課
https://e-info.org.tw/node/108260

Hsu的部落格
https://blog.xuite.net/hsu042/twblog1/122928087-%E9%A6%AC%E5%BA%AB%E7%99%BD%E6%98%9F%E5%A4%A9%E7%89%9B+%28%E5%8F%B0%E7%81%A3%E8%83%A1%E9%BA%BB%E6%96%91%E5%A4%A9%E7%89%9B%29

怡萱(小瓜呆)的部落格
https://blog.xuite.net/mbbrgs/twblog1/137792334-%E9%A6%AC%E5%BA%AB%E7%99%BD%E6%98%9F%E5%A4%A9%E7%89%9BAnoplophora+%28Anoplophora%29+macularia

嘎嘎昆蟲網
http://gaga.biodiv.tw/new23/9311/k83.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