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蛻 |
蟬通常選擇傍晚爬出地洞進行羽化的過程,因此夏天傍晚到公園時,別忘了注意自己的腳下,看看是不是有蟬在爬....小心別踩到他們囉~~
蟬爬出洞口之後,會爬上鄰近的樹羽化,有些則會選在矮樹叢裡,端看他們高興,直到他們覺得這個地方夠安全了,就會停下來靜待羽化.
慢慢將身體脫出殼後,蟬的身體會往後倒,形成一種很奇特的平衡, 所以脫殼前的固定工作及安全是對蟬非常重要的事,羽化時蟬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這段時間蟬都無法有很大的動作的,
所以他們選擇晚上人少的時候羽化也許是因為這樣吧!!基於安全上的考量....
夏天....蟬鳴的季節,看過他們努力的羽化過程,辛苦的從土裡鑽出,只是為了享受一個夏天...
多麼的不簡單啊!!
天生萬物,每個物種都值得我們去愛惜....有些人會去公園把蟬抓回家給小孩當"玩具"....
也許是自然生態觀察,但是讓他們在公園裡,自然的環境裡成長不是更好嗎?不要剝奪他們的權利囉~~by Isabella
source: Isabella生態攝影集-蟬蛻 (蟬脫殼的過程)
蟬蛻是很常用的中藥,所以也摘錄一些藥用介紹:
羽化後遺留在樹幹上的外殼,就是中藥用的蟬蛻,又名蟬衣,小心摘下洗去泥土,就可以晒乾備用,(另有一法是將頭足亦去掉)。蟬的羽化會選擇它認為安全的地方,不一定是堅固的大樹幹,也可能是矮矮的灌木叢,通常在較陰涼不受強烈日晒之處,常常結伴出現,曾在一棵樹幹上發現十數只蟬蛻。
蟬蛻是很常用的中藥,體氣輕虛而性微涼,為溫病初起之要藥,可以發散風熱、透發麻疹、祛風解痙、退翳明目、止小兒夜啼等,功效甚多,然孕婦須慎用。最常用的藥對有二:一是”薄荷、蟬蛻”,源自於《景岳全書》卷五十六的”二味消風散”,二者等分為末,空腹時用酒調下6克,主治皮膚瘙癢不能忍者,臨床上使用甚多,常見於蕁麻疹和皮膚瘙癢症,用科學中藥便能收效。另一常用藥對是”僵蠶、蟬蛻”,僵蠶有化頑痰之功,所以風熱痰火為患的喉痹咽腫、風疹瘙癢、結核瘰癧等症均適用,合蟬蛻可治瘡瘍癰腫、除溫熱疫毒。
當地當季的食材,常是目前最適宜食用而且有益人體的(版主覺得這句很有道理)。同理,當地常見的藥材,也會時常在臨床上使用,而屢見其功。然而,在與疾病打仗的過程中,主方才是將軍主帥,才是策略陣法,單味藥或藥對,無論多麼神勇,只是陣前大將,是左輔右弼,方藥使用的君臣佐使是不可混淆的。
source:中醫風情話
蟬爬出洞口之後,會爬上鄰近的樹羽化,有些則會選在矮樹叢裡,端看他們高興,直到他們覺得這個地方夠安全了,就會停下來靜待羽化.
慢慢將身體脫出殼後,蟬的身體會往後倒,形成一種很奇特的平衡, 所以脫殼前的固定工作及安全是對蟬非常重要的事,羽化時蟬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這段時間蟬都無法有很大的動作的,
所以他們選擇晚上人少的時候羽化也許是因為這樣吧!!基於安全上的考量....
夏天....蟬鳴的季節,看過他們努力的羽化過程,辛苦的從土裡鑽出,只是為了享受一個夏天...
多麼的不簡單啊!!
天生萬物,每個物種都值得我們去愛惜....有些人會去公園把蟬抓回家給小孩當"玩具"....
也許是自然生態觀察,但是讓他們在公園裡,自然的環境裡成長不是更好嗎?不要剝奪他們的權利囉~~by Isabella
source: Isabella生態攝影集-蟬蛻 (蟬脫殼的過程)
蟬蛻是很常用的中藥,所以也摘錄一些藥用介紹:
羽化後遺留在樹幹上的外殼,就是中藥用的蟬蛻,又名蟬衣,小心摘下洗去泥土,就可以晒乾備用,(另有一法是將頭足亦去掉)。蟬的羽化會選擇它認為安全的地方,不一定是堅固的大樹幹,也可能是矮矮的灌木叢,通常在較陰涼不受強烈日晒之處,常常結伴出現,曾在一棵樹幹上發現十數只蟬蛻。
蟬蛻是很常用的中藥,體氣輕虛而性微涼,為溫病初起之要藥,可以發散風熱、透發麻疹、祛風解痙、退翳明目、止小兒夜啼等,功效甚多,然孕婦須慎用。最常用的藥對有二:一是”薄荷、蟬蛻”,源自於《景岳全書》卷五十六的”二味消風散”,二者等分為末,空腹時用酒調下6克,主治皮膚瘙癢不能忍者,臨床上使用甚多,常見於蕁麻疹和皮膚瘙癢症,用科學中藥便能收效。另一常用藥對是”僵蠶、蟬蛻”,僵蠶有化頑痰之功,所以風熱痰火為患的喉痹咽腫、風疹瘙癢、結核瘰癧等症均適用,合蟬蛻可治瘡瘍癰腫、除溫熱疫毒。
當地當季的食材,常是目前最適宜食用而且有益人體的(版主覺得這句很有道理)。同理,當地常見的藥材,也會時常在臨床上使用,而屢見其功。然而,在與疾病打仗的過程中,主方才是將軍主帥,才是策略陣法,單味藥或藥對,無論多麼神勇,只是陣前大將,是左輔右弼,方藥使用的君臣佐使是不可混淆的。
source:中醫風情話
/ 大地志工
2011.06.04
在聖山附近發現很多不知名的生物,待各位來解答~~
slide show: Ecological Survey of the Holy Mountain Surrounding
click for more:
叫我草地上的音樂家!紡織娘~螽斯 |
螽斯小檔案
學 名:Ducetia japonica
分 類:直翅目 螽斯科
全世界約有10000種,台灣已知約有100多種
螽斯的體型多半瘦扁高聳,頭至翅端長32~40 mm,體色不是綠色就是褐色系,加上有些外觀會擬態樹葉或枯葉,因此當牠們不鳴叫的時候,天敵很不容易一眼便發現牠們的行蹤。有一對比身體還長的絲狀觸角(分不清蚱蜢蝗蟲的人可以從這點判斷,蝗蟲的觸鬚較身體短),還有修長、善於跳躍的後腳(蝗蟲後腳則較粗壯)。牠們還有齊全的聽器專司聽覺,螽斯的聽器位於前腳脛節上方,形態似橢圓形的鼓膜。
雄蟲由頭部上方經體背至翅末端具有紅褐色或黑褐色條紋,雌蟲則較不明顯。中、後腳脛節外側黑色。雌蟲體色單,體背不呈黑竭色,各腳顏色和體色相同;產卵管寬短彎曲。
螽斯具有咀嚼式口器,部分種類為植食性,啃食植物莖葉維生;多數螽斯則是較不挑食的雜食性昆蟲,有的大螽斯還會捕食小螽斯呢!(蝗蟲則是植食性的)
屬於夜行性的螽斯,夏至初冬夜晚在森林邊草叢活動,夜晚具有趨光性,白天則靜止休息。較容易找到牠們的機會是準備蛻皮或羽化的時候,因為牠們會挑選枯枝或草桿的頂端來進行蛻變。
螽斯是利用上翅左右磨擦來發音,其聲音類似紡織機運轉時的聲音,故有「紡織娘」的別稱。螽斯發聲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標示領域或求偶,只有雄蟲才會鳴叫。當雄螽斯發出求偶的聲音時,雌
螽斯就會聞聲前來交配、交配後,雌螽斯將卵產于植物葉子邊緣或莖幹上,一般不產在土中。若蟲需蛻皮5至6次才能變為成蟲。
資料來源:
more 螽斯
斯文豪氏攀蜥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