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聖山紀念碑巡禮-始終不變其志的民主巨塔-盧修一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7-07-11 


(1941-1998)台北三芝人,立法委員、文化大學政治系主任。

自幼由寡母葉蜜拉拔長大,她教導「要勤勞、愛清潔、做人做事清清白白、不做壞事。只要對的事,就要堅持。」為家訓,盧修一身上可見此教誨。在困苦的求學時期,他半工半讀完成學業。

1963年政治大學政治系、1966年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畢業。1968年進入比利時魯汶大學深造,自由的學風讓他開始思考台灣問題。1970年與同學發起歐洲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比利時台灣同鄉互助會」,同年因「保釣運動」分歧,使他的台灣意識更堅定。1971年他創刊、主編《鄉訊》月刊,以關懷台灣為主軸。

1972年赴法國巴黎大學攻讀博士,發現1920年代台灣共產黨曾提出「建立台灣共和國」的主張,遂以《日據時代台灣共產黨史:1928-1932》為論文題目,開始與左派台獨教父史明往來,接受多元方式的建國理念。1974年在巴黎成立「台灣協志會」展開台獨啟蒙運動。

1976年返台後,於文化大學任教,善用比喻說明嚴肅的政治議題,在校園傳播民主種子,激發青年學子的台灣意識。1983年因台獨案件(前田光枝案),被警總羅織「叛亂」罪名逮捕,感化三年。

1988年加入民進黨,1989年以「台灣第一、人民至上、弱勢優先」為號召,連任三屆立委。從政期間,運用不同方式爭取人民權利,有時嚴厲指責官員失職之處、或堅持逐條發言杯葛、或不惜以衝撞方式引發外界關注。

1993年創辦「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推展台灣藝術文化。1997年縣市長選舉,不顧癌末的身軀「驚天一跪」,為台北縣長候選人蘇貞昌催票,間接促使民進黨拿下13縣市的執政權。

他由隱而顯從學術理論走向實踐,由教育傳播民主建國種子到參政,積極改革獨裁體制。「最愛台灣」、「權利是爭取來的」,是他提醒台灣人民的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