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聖山記事 20250402(海外228遺屬返鄉團)


觀看更多活動照片

/贊郎、贊外
2025-04-02

時間:2025/2/26(週三)
地點: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
訪客:2025海外228遺屬返鄉團

由王克雄博士帶領,二二八受難者海外遺屬返鄉團於二月二十六日參訪聖山。身為王育霖–日治時期第一位台籍檢察官;二二八受難者的兒子,王博士肩負傳承的使命,教育後代先人的事蹟與不忘自己的根源。七十八個年頭過去,國民黨仍未能負起責任,自省究責,並對這場蓄意及報復式的鎮壓屠殺給出一個明確的交代。

絕大多數遺族仍得向著茫茫的虛空祭拜,不知他們父親身葬何處。聖山恭祀為民犧牲的受難者,予受難者遺屬一絲慰藉。如創辦人楊緒東醫師所說,聖山是台灣人靈魂榮耀的歸宿《台灣神信仰》/楊緒東推薦序:台灣人最榮耀的歸宿

2025年1月14日 星期二

聖山記事 20250114(聖山烘培樂活 )


/ 贊擔
2025-01-14

聖山pan店已經重新出發,這個pan店承載著許多同修的回憶,而且旣然有這麼好的烤爐,就物盡其用吧!

於是我探討,當前麵包非常流行,吃麵包滿滿潮流的儀式感下,怎麼吃麵包才不會造成腸胃不適消化不良的現象?

我發現張適恆醫師在他的YouTube專屬頻道,「建議大家選擇食用添加物少、裝飾少的原型麵包例如法國長棍麵包、德國的酸麵包、和黑麵包之類,而且每天不得食用超過1公斤」

所以聖山pan店未來製作的麵包使用材料,盡量多用全麥粉、新鮮酵母、耐高溫的酪梨油來製作麵包,以少油少鹽少糖為原則。所以市面上的台式菠蘿麵包、肉鬆美乃滋麵包、香蔥麵包、巧克力或奶油田螺麵包都不會在聖山的pan店出現,讓我們在聖山pan店一起來認識怎樣健康的吃麵包。

1/29農曆初一聖山的朝聖,將提供同修作麵糰摔揉、麵包塑形、麵包刻紋等等療癒製作橋段,希望同修能夠共同參與。最後完成自己獨特的麵包後,並刻上任何記號以供辨識自己獨特的麵包,復刻歐式鄉村麵包就一直維持著飾粉的習慣。同修們留下大年初一共同做麵包的回憶,這是不是很珍貴呢?

此外,當天法會完,同修可以再暫留片刻,悠哉悠哉的一同品嚐聖山剛出爐的麵包、暖暖的紅豆芋圓、香醇的聖山特調咖啡。

同修們再帶著被台灣神的聖靈充滿的身心靈,勇敢、喜悅地迎接新的一年。


延伸閱讀:
聖山簡介
聖山點滴系列

聖山講古系列
The footprint~台灣聖山仙蹤

聖山記事20241002(回娘家!)


聖山~山苦瓜茶

/贊郎
2024-10-02

守護台灣-2024數念史明音樂會」活動結束後「回」聖山休息,對,回聖山。

早餐的清粥,敏琦用生米熬了半小時,稠滑綿細超好吃!

朝山後從聖碑下來,跟贊坐見習採筍子,筍子天生天養,不多,但鮮甜,一採下切口馬上就爬滿螞蟻,贊坐身上也是。

阿煇家的菜瓜、冬瓜,嫩又甜。

這次贊吾煮了自製野生山苦瓜茶,不苦耶!離開前又去採了木鱉果,讓我們帶回去煮煮看。

塞滿提袋才放行,就像回娘家!

謝謝大家的愛!感謝台灣神守護,感謝楊緒東醫師創立這麼溫暖的聖山!

2024年9月13日 星期五

聖山記事20240902(誰能比我長?~海金沙)


/ 贊郎
2024-08-31

它的外號——世界最長的葉子。

在一團糾結的藤堆裡,視線「順藤摸瓜」式的循著「莖」走,想要釐清裏頭有多少種植物。看葉子長得不一樣,想說應該兩種以上吧?查到資料後才知道,原來這些不同型態的葉子都是「一家人」!

這糾纏的長藤,其實是葉軸,真正的莖在地底。整條藤正確說就是一片葉子,藤能長多長,葉子就有多長,厲害吧!而它的葉子有兩種型態—營養葉、繁殖葉,加上老葉新葉,難怪看得霧煞煞!這個連結的手繪圖更可以了解他的長相—海金沙 - 世界上最長的葉子

2024年8月22日 星期四

【致詞】成大台灣語文測驗中心主任蔣為文教授(司法改革先鋒王育霖詩人檢察官.開像追思會佮台語詩比賽頒獎)

觀看更多照片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24-08-05

時間:2024年3月16日(週六)
地點: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

(影片拍攝、剪輯:贊外)

成大台灣語文測驗中心主任/台灣羅馬字協會理事長蔣為文教授致詞

2024年8月1日 星期四

橋之思—我是誰 誰是我


2019/4,聖山夜遊後,同修們在台灣祖廟前聽楊醫師(中坐者)開示,楊醫師的正對面還坐著一排同修,而守護犬在周圍嬉戲、草地挖洞。點圖可放大觀看

/贊郎
2024-07-29

2024年7月23日 星期二

橋之思—入世修行


追思感恩儀式,同修一一獻花參與儀式,觀看更多活動照片

/Miffy | 贊鵠
2024-07-21

特別專欄「橋」系列,緣起導言:

他以「橋」自居,謙遜低調,默默支撐、承擔不表功。他不斷言教,他以身作則。

即使離開人間,但他生前的行跡,總會不經意的掠過眼底、滑過腦海;或許是張照片,一句話,一段文字,或是私人間曾經的互動。此刻也許一絲暖意升起,或者是一陣悸動......。

這裡,述說著種種不經意,是對楊緒東醫師的懷念,再思他的教導與「橋」的理念。

時間一晃眼楊醫師離開我們5年了,7月13日那天,全國各地同修在聖山為楊醫師舉辦追思會,儀式雖然簡單,但大家對楊醫師的思念依舊深重!同修們提到與楊醫師的往事,總有聊不完的話題。